《中國式奮斗》大型社會學紀錄片由北京青年報社和北京電視臺聯(lián)合出品,是對北京團市委開展的"北京青年1%抽樣調(diào)查"活動成果的立體呈現(xiàn)。
2016中國式奮斗觀后感(1)
這部電影理所應當被打上春理想主義標簽。主旋律的藍本,中間卻蘊含了足足的中國式人情味兒和鏗鏘毅力。主要講述了造原子彈的故事,蘇聯(lián)佬說我們不帶你們玩了,于是我們就一咬牙一跺腳,閉起門來自己搞。
中國式奮斗--中國人在精神上是屬牛的!
即便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nèi)匀灰Ьo牙關(guān),不拋棄不放棄,不屈服于美國人的恐嚇和蘇聯(lián)人的突然撤離,再苦再累,心里都可以開出一朵花,“人是需要精神的!”。老祖宗最不缺乏的就是有目標之后的踏實干,默默無聞,不浮不躁,勤勤懇懇。里面感觸最深的是,陸光達在北京機場碰見了從美國來華訪問的當年美國校友。但與陸不同,夏選擇留在美國。夏的原型是楊振寧。不禁無限感慨,做人的差距太大了,精神層面差的太大了。鄧稼先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但一生隱姓埋名,近些年才因解密被國家紀念。而楊振寧作為一個華人,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美國,可到老了,對美國沒有用途了,居然還來中國混飯吃,居然還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網(wǎng)上描寫:應母校多次邀請,楊振寧毅然決定回清華園定居,在保留美籍前提下辦理中國綠卡,入住裝修一新的帶電梯的兩層別墅,開始教授本科物理。)。由此只想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界!
中國式基情--好基友,一輩子!
一個是知識分子,一個是軍人,觀點作風和所代表的集團都不同,因而沖突常常有(但腫么看上去咋就那么和諧呢。。。打情罵俏么。。。邪惡了。。此處省去若干字)。馮為陸送布鞋、煮咖啡、看基友累了便讓車開慢點好讓基友休息?傮w,這對堅如磐石的基友情還是值得羨慕和稱頌的。
中國式愛情--大愛無言。
一陰一陽謂之道!國家理想集事業(yè)稱之陽,則小家生活個人愛情稱之陰。平淡的愛情,最貴不過一個溫柔的擁抱!故事以四個淺淺的四個擁抱詮釋這對學者夫妻的純真愛情,兩情相悅,志同道合。
2016中國式奮斗觀后感(2)
好久沒有看到這樣真實感人的紀錄片了!《中國式奮斗》不僅讓青年人找到了夢想與奮斗的共鳴,也為人們觀察青年、觀察社會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
一提到北京青年,首先浮現(xiàn)出來的往往是“北漂”。作為一個社會學概念,“北漂”出現(xiàn)的時間可能并不長,但它一出生就奪人眼球,在很短時間內(nèi)就成為爭相關(guān)注和議論的對象。這是因為,“北漂”不僅有著空間意義,而且有著精神意義,順應了一個大變化、大進步時代的潮流。人們也一再試圖從“北漂”身上,讀懂和理解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解析和回答生存與發(fā)展這一終極命題。
相對于過去提到“北漂”時那種滿滿的羨慕,現(xiàn)在提到“北漂”則有種五味雜陳的感覺。藝術(shù)青年群體、創(chuàng)業(yè)青年群體、機關(guān)及事業(yè)單位青年群體、教師青年群體、農(nóng)業(yè)青年群體……每一個群體都是“有故事的人”。告別鄉(xiāng)愁,遠離父母,來到北京,把年輕的夢想融入這座偉大的城市,他們經(jīng)歷著種種想得到、想不到的困難。對于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說,擁有一套住房,乃至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并不是件容易事,需要艱辛的付出。
所有奮斗著的青年,都有一個共同的價值基點,那就是他們認為,有夢想的人生是快樂的,為奮斗打拼的人生是充實的。無論來自何處,無論從事何業(yè),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追夢人,他們?yōu)榱藟粝攵鴣恚ㄟ^奮斗圓夢。誠然,夢想和現(xiàn)實還有著遙遠的距離,然而他們相信,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xiàn)的。所以他們努力,所以他們堅持,所以他們始終朝著夢想的方向奮進。追夢遠沒有說起來那么詩意,但因為有著夢想,相信奮斗,所以無怨無悔,他們身上集中展現(xiàn)了青年人敢想敢干、敢闖敢拼的精神氣質(zhì),他們身上的青春色彩,再重的霧霾都遮擋不住。
青年是社會的希望,幫助青年圓夢是社會的責任。所以我們希望能深入到奮斗著的青年身邊,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欲,了解他們的所求所憂,對他們多一點關(guān)心,多一點幫助,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即便你不能直接做些什么,起碼也要給他們多一點尊重,多一點理解。歷史和現(xiàn)實一再證明,相對于社會能夠給予青年的,青年還給社會的只會更多。
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常被用來注解時代。其實這句話適用于所有時代,對于奮斗的人來說,所有時代都是最好的時代;對于懈怠的人來說,所有時代都是最壞的時代。對于所有人來說,你只能先適應時代,而不能要求時代先來適應你;更何況,“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是身后”,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奮斗改變?nèi)松膫髌。于個體而言,圓夢或許有機遇、起點以及其他原因,但上升到普遍意義,夢想永遠都是“天道酬勤”。對許多人來說,如果連奮斗都放棄了,還能有什么?而且奮斗本身就是一種美,奮斗才是最應該的年輕姿態(tài)。
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征程中,中國式奮斗就是夢想的一切,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青年的滿滿正能量。眾多“北漂”之所以愿意留在北京,眾多奮斗著的青年之所以扎根北京,正是因為相信奮斗的力量,他們的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心,也正是因為傳遞著奮斗的力量。時間已經(jīng)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奮斗的意義,中國式奮斗必將書寫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2016中國式奮斗觀后感(3)
在北京,生活著7.5萬名青年教師,他們或在繁華都市的高等學府中,或在偏遠山區(qū)的小學課堂里。不同地區(qū)的青年教師,是否有著相同的夢想?他們的生活和上一代教師相比,又有著怎樣的變化?
由北京青年報社和北京電視臺聯(lián)合出品的7集大型社會學紀錄片《中國式奮斗》第五集??《燃燒的火炬》青年教師篇將于今晚19點30分在BTV紀實頻道播出,下周一(1月18日)晚23點25分在BTV北京衛(wèi)視播出。
《燃燒的火炬》講述了不同地區(qū)、不同專業(yè)、不同層級5名老師的故事,以紀實和訪談充分展現(xiàn)他們的生活與工作,迷茫與夢想,并以這個群體北京青年1%抽樣調(diào)查報告為數(shù)據(jù)背景,客觀、真實地刻畫出他們?yōu)榕囵B(yǎng)學生、為國家未來所付出的默默奉獻。
大型社會學紀錄片《中國式奮斗》播出后,影響和討論超出了影視領(lǐng)域,引起了學者的關(guān)注。日前,北京團市委、求是全媒體發(fā)展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舉辦“中國式奮斗:兩代學者的對話”主題研討會,邀請了著名學者潘維、張頤武教授,青年學者田改偉、何建宇、鄢一龍等從不同角度闡釋自己理解的“中國式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