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初中生感恩教育論文
筆者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有十五個年頭了,也整整當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前八年在農(nóng)村,后幾年在山城里。親自體驗教育的變化,條件變了,人的思想也變了,老師變了,學生也變了……從過去的只是粉筆、黑板到如今的多媒體的使用;從農(nóng)村寄宿制工程、國家“兩免一補”、營養(yǎng)工程的實施;從大量老民工進城務工子女隨之進城就讀等等,期間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是越來越不懂得珍惜這樣的條件好機會了,讀書的意識是越來越淡漠了。
這不由得讓我擔憂,孩子們倒底怎么了?社會給了優(yōu)越的條件,但他們對國家之恩,父母之恩,師長之恩竟?jié)u漸渾然不覺,不明白自己的責任,不懂得回報社會,反而滋生出越來越多的抱怨之聲。這不得不讓我深思,我們應該省思當前的教育存在的問題,喚醒學生的感恩情懷,讓學生學會感恩。故此而言,本人就十來年的教育教學體驗與同仁交流,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1在課堂上滲透感恩觀,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父母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由于其一、農(nóng)村有不少留守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奔波,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其二城市生活壓力過重、父母異地工作、父母離異等現(xiàn)象沖擊影響子女學習,迫使學生有異舉,如厭學、自閉等心理現(xiàn)象。所以老師一定要教育學生如何體貼和關心父母。在教學中,我通過教材,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傳統(tǒng)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xiàn)、故事講述、查閱資料、換位思考等途徑,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例如在語文課堂教學朱德的《我的母親》、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永久的悔》;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孝敬父母》等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講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關心自己的,自己應該好好學習回報他們。
2把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讓學生懂得感恩社會
感恩教育無處不在。將其有機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我去聽了語文教師的作文審題課《最讓我感動的事》,竟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寫什么,經(jīng)過教師的再三啟發(fā),學生所想起的事情也寥寥無幾,而且,有些學生認為這些事情都是父母、老師或者別的人應該為他做的,不值一提。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感恩教育的契機。主題班會“感恩的心”,我引導學生策劃,選材,組織,主持,聽著學生深情地回憶令自己感動的往事,從他們晶瑩的淚花里我們讀到了感恩教育的成果。學校舉行愛心結隊幫扶活動,當學生接過學校贈送的學習用品時,那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與優(yōu)異的成績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的回報……
3感恩之心需要有意培養(yǎng)
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老師與家長密切配合,讓孩子體驗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現(xiàn)在的物質條件好了,很多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開,總是覺得這個世界欠他的。據(jù)《光明日報》載: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學東門口拉小提琴,為在內(nèi)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竟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暗地里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取;愛要讓孩子知道,才能激發(fā)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教師,我們更有責任、有義務、有意識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4靈活運用多種感恩教育方法
感恩意識不是天生的,面對眾多中學生感恩之心的如此“遲鈍”,甚至沒有這種“本能”。作為教育者,我們便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文關懷的氛圍,我這主要有兩個方法,可作參考:
4.1故事教育法
老師可以選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講解或讓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道理。這種方法對于學生來講,生動有趣,吸引力特別大,效果應該是非常顯著的。老師用生動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負義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完故事后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或直接談看法,老師最好是加以評述來達到教導學生的目的。
4.2實踐法
感恩教育的實踐法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既可以是為你的感恩對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學生親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學會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時間獻給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動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勵學生把別人為其做過的比較感動的事情寫成周記或作文,在班上宣讀。還可以指導學生親自去做、去體會,與家長、老師進行換位后做一做家長與老師的事情,從而感知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讓學生講述他自己對感恩的認識,講讓他非常感動的事情,講讓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報恩行為的體會和感想。
總之,感恩是初中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唯有學會感恩,他們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滿足與快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愿感恩之花常開,感恩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