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影節(jié)的相關資料
國際電影節(jié)(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通常都設立一個國際評選委員會,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yōu)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只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jié)。它的舉行對世界電影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jù)國際電影制片人協(xié)會(FIAPF)官網公布,截止2015年,全球有十五個國際A類電影節(jié);其中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是國際電影制片人協(xié)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jié)。
此外,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以及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是國際電影聯(lián)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jié)
國際A類電影節(jié)
根據(jù)國際電影制片人協(xié)會(FIAPF)官網公布,截止2015年,全球有十五個國際A類電影節(jié),中國為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意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32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圣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 創(chuàng)辦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93年,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46年,每年7月至8月,最高獎金帆獎、金豹獎;
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85年,每年10月,最高獎項華沙大獎;
印度印度國際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52年,每年1月,最高獎項金孔雀獎;
愛沙尼亞塔林國際電影節(jié)。
國際五大電影節(jié)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以及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是國際電影聯(lián)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jié)。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即國際A類電影節(jié)中排名前三位的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這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的最高獎(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以及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頂尖、最具影響力的四大電影獎。推薦閱讀:2017年世界手球日是幾月幾日
電影由來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連續(xù)的視頻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xiàn)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種藝術的現(xiàn)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征,電影在藝術表現(xiàn)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征,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019年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金爵獎公布提名完整版
2.2019年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官方排片表獲獎電影名單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里,斯坦福與科恩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執(zhí):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zhí)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就采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準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系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系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準備就緒后,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qū)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后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jù)這組照片,終于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