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幢钡貐^(qū)一般男子16-30歲,女子14-20歲,皆達到待定俗稱的結婚年齡。在禮教的熏陶下,大多數(shù)青年男女,均都循規(guī)蹈矩,遵循著禮法的規(guī)定,定親、迎娶、拜堂、入洞房、生兒育女……等習以為常。
婚嫁禮俗,境內(nèi)各地大同小異。
稱謂
舊時未婚男子俗稱“童男子”,未婚女子稱“黃花閨女”。結婚叫花燭、合巹,有“洞房花燭夜”一語。介紹人叫媒人、冰翁、月老。父母稱高堂、椿萱、雙親。妻父俗稱丈人,雅稱岳父、泰山。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佳偶。夫稱妻叫內(nèi)室、內(nèi)人、拙荊。妻稱夫叫夫婿、郎君、夫君。初結婚夫妻叫結發(fā)、原(元)配,后娶妻叫續(xù)弦、繼室,女嫁傷家男子(妻死)叫填房。夫妻一方亡故叫喪偶。俗稱,未婚夫先亡,未婚女子居家,稱望門寡。夫妻解除婚姻關系叫離婚。未婚女子跟人跑叫私奔。男子婚后到女家過叫入贅,或倒插門。
夫稱妻子的兄弟為小舅子,姐妹為小姨子。妻稱丈夫的兄為大伯哥,弟為小叔子。小孩叫舅媽為妗子,叫外婆為老娘,或老老,叫外公為外爺爺。嫁出去的閨女隨婆家姓俗稱“老李”、“老劉”等。
說媒
舊時,一般男的十八、九歲,女的十六、七歲就到了結婚年齡。男女婚姻聽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成婚,要門當戶對,不見面。俗說“一家女百家求”,一般都是男方老的有意,請媒人去女家說合,也有女家求男家的。更多的是親戚朋友了解的,覺得兩家小孩怪合適,便兩頭說攏,撮合而成。有會做媒的,即使男女雙方開始不太愿意談,但經(jīng)媒人的里外說合后,最終定婚的也不少,因此俗語說:“最怕紅娘勸”。男家父母即請媒人持年庚帖子并攜帶禮品至女家提親,要女子“生日”,謂之“求婚”。女家同意后即將庚帖留下,并把女兒的年庚八字交于媒人帶回,以便請算命先生占算二人是否相克、吉利,是否合婚。蕭縣、碭山一帶叫“合年命”,迷信色彩很重。
期間,兩家托人相互了解,謂之“打聽”,如小孩長得咋樣,過的是否殷實,家庭為人處世如何等,雙方家庭還互派女眷前去相看。
早時也有的男方或女方自覺形象差,從說媒時就開始找瀟灑漂亮的人代替,直到洞房挑開蒙臉紅才真相大白,鬧過不少笑話。古書、古戲上多有記載。
過啟
男女年庚八字占算合婚,雙方同意結親后,男方即可向女家過啟。擇定吉日,遣媒人持年庚帖子,帶絲帶2副(帶子之意)、針2包、紅絲線2團、紅布6尺、銀耳墜2副及酒、魚、肉、雞、糕點等聘禮送至女家,以示誠意。富有之家聘禮很重,多為貴重首飾、綾羅綢緞及禮金,以顯富裕和闊綽。女家收下聘禮,第一次假意不回。過幾天,待媒人去第二次后,才回送男家筆、帽等物,另寫回啟,以示允諾。訂婚之日,男女家各備酒席宴請媒人,以答謝奔走之勞。
婚事興給媒人送大鯉魚的,多由男家送。過啟送的大鯉魚女家留夠后是媒人的,算是酬謝。講究的,另請媒人吃酒數(shù)次,并終生感謝。所以,愛開玩笑的人一見媒人來說親,就喊:“大鯉魚又浮水了!”
啟貼
舊時啟貼是男女雙方作親的重要信物和標志。民間雖多為口頭傳達,但也有不少人家鄭重其事,用書面啟貼。
看日子
過啟后,男方請算命先生按雙方生辰進行推算,擇定迎娶吉日,俗說看日子。大都選擇二、四、六雙日。喜日再好,比不上美好的季節(jié);幢鞭r(nóng)村,娶妻嫁女一般選在初春、深秋。喜日暫定后,用紅紙寫上書帖,再遣媒人送至女家求娶。之后,雙方家中便忙于籌備結婚事宜。男家備新房、刷新床,置衣物(套被、褥子、枕頭),并約好鼓樂、彩轎等,但主要是給新娘做紅衣(謂之“上轎紅”)。紅衣的多少一般量力而行,富鄉(xiāng)富戶多些。有的女方獅子大開口,向男方索求豐厚的“紅衣錢”(甚至影響到婚后雙方的感情)。
貧寒的男家做不起紅襖,就租轎上的。
如到喜期不能備齊,可以改日子。
鼓樂
鼓樂是民間為紅白喜事吹奏的專業(yè)樂隊,俗稱嗩吶、響,一般由8人組成。掌笛(吹嗩吶)1人,笙2人,銀鑼1人,镲鍋(帶鼓板)1人,其余唱的,舞蹈的。七忙八不忙。樂器中,二胡唱歌曲,板胡唱梆子戲。梆子戲里有《打金枝》、《撕蛤蟆》、《鍘美案》、《轅門斬子》等劇目;泗州戲里有《喝面葉》、《休丁香》、《王三姐》等唱段。辦紅事,頭天上午到男家吹,響一中午,下午到女家,第二天跟轎返回。喜事多用“凡”字調,奏《百鳥朝鳳》,喜聞樂見,源遠流長。
花轎
傳統(tǒng)的接新娘,一般用花轎迎娶;ㄞI用楝木制作,寓意“戀子戀孫”。轎有八人抬,四人抬,兩人抬三種。富貴人家多用八人、四人抬大轎。貧寒人家則用兩人抬的青布小轎或紅轎。花轎用大紅花布做轎頂,背面糊有用篩子糊成的八卦圖,圖上插著用金紙做成的箭頭,用以鎮(zhèn)兇邪,除惡煞。迎嫁的轎身貼喜轎聯(lián),內(nèi)容多寄托避邪、祈吉、求子的心理。接時貼上聯(lián),回時女家補下聯(lián)。有的地方還有在轎桿上插4只紅燈籠的習俗。
過轎(送紅衣)
淮北人為求吉利、喜慶,新娘嫁衣多為紅色等艷麗的服裝,俗稱“紅衣”、“上轎紅”。迎娶的前一天,男方派人隨喇叭、轎給女方送“紅衣”,謂之“過轎”。紅衣用皮箱盛放,與新娘上頭(即上妝)用品一齊送到女家。送時,在箱中置放一定的彩禮錢,即壓箱錢。
都知道女方這山把著那山高,送后還要再問問女方還有什么要,缺什么東西要補的,實際是客套話。
新房
男孩拜堂娶親,用堂屋、東屋、西屋哪間,由生辰八字決定。男家沒有新房又急于結婚,可向本家有房子的臨時借房,叫借娶。人家當然樂意,意思又有新人進門了。女兒出嫁就得從自己屋里嫁出。要是無依無靠,有的在村外,或半路的橋上,F(xiàn)在竟有許多姑娘從婚紗化裝屋里嫁出去的,稱為“借娶不借嫁”。
滾房壓床
娶親前一天,男方找個四五歲以下的小男孩,放到新房床上蹦跳一番,叫做滾房。壓床,亦稱童子壓床,一般是男家找兩個健康活潑、模樣俊秀的小男孩陪新郎在新房的婚床上睡一夜,講究點的最好是兩個孩子肖龍或肖蛇,或與新娘的生肖相合。說滾房或壓床,新娘子婚后會生有白胖的男孩。
迎娶
成婚前一天,男家門前張彩掛紅,貼上喜對聯(lián),族人家門上也貼上紅“喜”字。喜聯(lián)寫“共結絲羅山河固,永偕琴瑟地天長”,或“攜手同行結婚禮,并蒂常理開蓮花”,或“欣見牛郎步鵲橋,笑看織女渡銀河”,或“洞房花燭三星照,金榜題名萬世昌”,等等。
鼓樂、彩轎發(fā)至女家,謂之過轎。有一男孩壓轎前往,后面跟著兩個抱雞(“雞”、“吉”諧音)的。抱去的是只公雞,回時女家送只母雞一同抱回,以求吉利。轎桿上掛豬肉一塊,謂之“離娘肉”(豬肉返回男家一小塊,不許用刀割,必須用手拽,事先留有刀口)。富豪之家還備有三洋槍、對子馬、金瓜鉞斧朝天蹬,雞鴨鵝籠高提燈等。
迎娶路線不重復。如果兩家轎子在路上碰上了,都想占上風,東為上,抬著轎子飛跑,占據(jù)上首位置。兩家離得較近的,轎子往往圍著村子繞一圈,煞是好看。
待嫁
女子出嫁前一兩個月,一般在家做針線,不出門,悶得皮膚白白的。出嫁前幾天,嫁女則少吃飯食,謂之“餓嫁”。母親向女兒交待一些婆家規(guī)矩,人生事端。過轎那天,女方親朋都到女家送禮,俗稱“添箱”。晚飯后,男方來的嗩吶鼓樂齊奏,至中夜。
嫁妝
嫁妝指女家為嫁女陪侍的東西,如桌、椅、條、凳、柜、櫥等,被、枕巾、水壺、茶杯、鏡子等。嫁妝多少隨家庭條件,當時的經(jīng)濟狀況而定,須湊個吉利數(shù),多為巧4件,巧8件,巧13件。
大戶女家有錢,擔心女兒年紀小,婚后生活不習慣,還有陪侍老媽媽(保姆)的,侍侯嫁女,一月半月再回去。
發(fā)嫁
次日凌晨,一般辰時左右發(fā)嫁。出嫁女子梳妝打扮,穿上“上轎紅”??大紅衣褲,紅布蒙頭,謂之“上頭”。宿縣一帶由舅父與兄長發(fā)送嫁。新娘上轎時腳不沾地,由女方兄長背上轎子,也有用椅子抬到轎前上轎的,避免帶走娘家的泥土,俗信“土能生萬物,地可產(chǎn)黃金”,怕帶走了娘家的好運氣。轎門關上后,嫂子端來一碗面水潑向轎腿,俗謂:“潑出去的水,嫁出門的女”,期盼嫁女能安分守己過日子。這時女家送給轎夫“上轎禮”,免得轎夫遲遲不發(fā)轎。轎起登程,鳴炮奏樂,新娘則嚶嚶啜泣,表示對父母的依戀之情和孝心,以及眷念哥嫂弟妹的和睦相處。女之兄弟兩人隨轎左右送行,謂之“押轎”,讓轎子行穩(wěn)。送親,送出莊,方回。陪辦的嫁妝抬著一溜排開,跟隨其后。嫁妝上都貼有紅色剪紙的喜字,盆桶器皿一類的盛具不能空著,里面分放一些紅棗、花生、桂圓、栗子、荔枝、石榴等“喜果”,寓“早生貴子”之意。沿途遇村、橋、廟宇、岔路口則燃放爆竹驅邪。
傳席撒帳
是迎親禮中的一部分;ㄞI來到男家村前,放炮迎轎。轎至男家大門前,給新娘“下轎禮”。新郎朝轎三揖(謂之“拜轎神”)后,新娘由女嬪扶出轎,叫“架新人”。有數(shù)對小女孩手抱一紅布扎蓋的團瓶,碎步前行,稱“添胭粉”。接下來,“胭粉客”引路,緩緩走在席子、紅氈之類的鋪墊物上,腳不沾地。貧寒之家多用席子,官宦多用氈褥。因為席、氈不夠長,需人前后傳遞,稱為傳席。在這過程中,全福人(所謂“全!保褪欠蚱蘧阍诙覂号p全)或男家兄長(有的專由老表)抓著盛放在竹篩中的紅棗、花生、核桃、栗子、桿草等物不住往新娘頭上、身上拋撒,謂之“撒帳”。
拜堂
亦稱“拜天地”,作為婚禮告成的主要標志,由新郎、新娘參拜天地、父母及夫妻對拜。一般在堂屋或正房前等特定地點舉行。拜天地時,案桌上燃點香燭,除陳列祖先牌位或遺像外,還擺上木制的或柳條編的升或斗,內(nèi)放五谷雜糧及花生、栗子、紅棗,蒙上紅紙,上插一桿秤,等等。拜天地開始,燃放鞭炮,鼓樂齊鳴,樂止,司儀喝令新郎新娘分男左女右站定,隨掌禮人喊令開始跪拜。口令多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交拜”,有的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喜慶氣氛達到高潮。舊時重男輕女,女人一輩子只此一次占上首。
合巹
新郎新娘同飲“交杯酒”(又稱“交心酒”、“合歡酒”),大致有幾種形式:一是同杯酒,即新郎新娘共飲一杯酒;二是換杯飲,由一人左手執(zhí)杯給右首的新娘,新娘右手執(zhí)杯給左首的新郎,二新人同時各飲半杯,之后交換酒杯再飲;還有是牽線飲,用一根紅線,兩頭各系一制錢,分別放在兩個酒杯中,新郎新娘同時端起酒一飲而盡,或者交換酒杯再飲。這是新婚夫婦第一次在一塊飲酒,一般都有眾人圍觀嬉鬧,氣氛相當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