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系列評論之十五】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并明確提出要辦好特殊教育。據(jù)報道,湖北武漢第一聾啞學校的舞蹈老師楊小玲代表在十九大“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殊教育在做好基礎教育外,還應做好融合教育、職業(yè)教育等方面。
特殊教育是國民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的兜底工程。重視特殊教育,不僅是人道主義的體現(xiàn),更是增加殘疾家庭福祉、助力精準扶貧、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在某種程度上,一個國家的特殊教育水平,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更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整體教育實力。因而,建設現(xiàn)代化教育強國,就必須辦好特殊教育,讓每一個殘疾孩子享受到優(yōu)質而公平的教育。
從十七大報告的“關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的“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的“辦好特殊教育”,黨和國家歷來都沒有忘記特殊的孩子們,沒有忘記特殊教育這塊領域。而十九大提出的“辦好特殊教育”,更是為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標。特殊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關心、愛護與支持,而應當辦出質量、辦出水平,讓殘疾兒童稱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辦好特殊教育,首先應當在保基礎、廣普及上下功夫。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視,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顯著提高。但是,較之普通教育,殘疾兒童入學率仍舊偏低,距離國家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計劃提出的義務教育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95%的硬性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有些殘疾孩子因為殘疾程度較重、距離特殊學校較遠、社會歧視、家庭貧困等諸多原因,沒能夠接受法定的義務教育。因而,辦好特殊教育,需要在摸清底數(shù)、全面普查、廣泛覆蓋上著力。教育、殘聯(lián)、民政等部門,要逐人核查,不讓每一位殘疾孩子因貧因殘失學,要讓每一位殘疾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殘疾孩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特殊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特殊教育不僅要兼顧特殊教育的種類,滿足聽障、智障、視障、孤獨癥等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需求,而且要照顧到同一殘疾種類不同殘疾程度的教育差異。諸如讓輕度、中度、重度殘疾兒童,選擇隨班就讀、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等不同的特殊教育形式,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殘疾兒童“各取所需”,獲得順應其自身特點的特殊教育。
辦好特殊教育,要抓住義務教育這個關鍵點,同時,還應積極拓展特殊教育領域,加強學前康復教育,深化職業(yè)特殊教育。通過有效的學前康復教育,讓特殊孩子實現(xiàn)功能的恢復,縮小普特差異,讓一部分特殊孩子回歸主流,接受融合教育。通過中等、高等職業(yè)特殊教育,讓殘疾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獲得獨立生活的技能與本領,以自食其力,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生活。
辦好特殊教育是項系統(tǒng)的工程,要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加強特殊教育保障建設,推進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以及康復機構建設,提高特殊教育辦學水平,讓殘疾孩子能夠接受到正規(guī)的教育;要以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為特殊學生提供現(xiàn)代化的特殊教育。
辦好特殊教育的核心要素在于人,在于一批具有特殊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所以,要加強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與培訓力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師專業(yè)標準,提高特教教師“門檻”,定期組織開展全員培訓,提高特教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應大幅度提高特教教師待遇,改善特教教師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盡可能地激發(fā)他們的工作激情與動力。
辦好特殊教育是黨的十九大對特殊教育的要求,也是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相信有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關心,有全社會對特殊教育的支持,有全國特教園丁們的不懈努力,特殊教育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