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考多少分能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附-錄取分數(shù)線

大風車考試網

根據最新山東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山東招生錄取數(shù)據顯示,山東考生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分數(shù)在456至467分,位次為256052至99608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東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56至467區(qū)間才能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一、山東考多少分能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1、2022年山東考生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5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1841名;

2、2022年山東考生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4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6052名;

3、2021年山東考生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5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9608名;

4、2021年山東考生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4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1461名;

5、2020年山東考生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4258名;

6、2020年山東考生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綜合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6731名;

山東考多少分能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附-錄取分數(shù)線

二、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山東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山東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選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2 山東 綜合 - 1段 523 101841 中華全國總工會
2022 山東 綜合 - 2段 456 256052 中華全國總工會

2、2021年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山東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選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1 山東 綜合 - 1段 525 99608 中華全國總工會
2021 山東 綜合 - 2段 460 241461 中華全國總工會

3、2020年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山東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選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0 山東 綜合 - 1段 535 104258 中華全國總工會
2020 山東 綜合 - 2段 467 236731 中華全國總工會

最低多少分能上本科大學

2022年多數(shù)省市本科分數(shù)線都在450分上下,部分省份設置省市分數(shù)線根據經濟差異和高考的報名比例甚至更低,2022年文理科分數(shù)線中間有將近50分的差距,2022年的文科錄取分數(shù)要比理科更高。

傳統(tǒng)高考省份二本錄取分數(shù)線預測都在400分-430分左右,高考人數(shù)較少的省份,二本錄取線較低,預計在380分左右,高考人數(shù)眾多的省份,想要上本科,預計需要450分左右。

新高考有14個省份,實施的是“3+3”模式和“3+1+2”模式,其中上?偡660分,海南總分900分,其它省份滿分都是750分?忌蟾判枰嫉450分以上,才有希望進入本科院校,但保險起見,考到500分以上報考本科希望更大。

全國計算機專業(yè)大學排名

序號學校名稱評估結果專業(yè)
1北京大學A+計算機
2清華大學A+計算機
3浙江大學A+計算機
4國防科技大學A+計算機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A計算機
6北京郵電大學A計算機
7哈爾濱工業(yè)大學A計算機
8上海交通大學A計算機
9南京大學A計算機
10華中科技大學A計算機
11電子科技大學A計算機
12北京交通大學A-計算機
13北京理工大學A-計算機
14東北大學A-計算機
15吉林大學A-計算機
16同濟大學A-計算機
1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A-計算機
18武漢大學A-計算機
19中南大學A-計算機
20西安交通大學A-計算機
21西北工業(yè)大學A-計算機
2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A-計算機
23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A-計算機
24中國人民大學B+計算機
25北京工業(yè)大學B+計算機
26北京科技大學B+計算機
27南開大學B+計算機
28天津大學B+計算機
29大連理工大學B+計算機
30哈爾濱工程大學B+計算機
31復旦大學B+計算機
32華東師范大學B+計算機
33東南大學B+計算機
34南京航空航天大學B+計算機
35南京理工大學B+計算機
36杭州電子科技大學B+計算機
37合肥工業(yè)大學B+計算機
38廈門大學B+計算機
39山東大學B+計算機
40湖南大學B+計算機
41中山大學B+計算機
42華南理工大學B+計算機
43四川大學B+計算機
44重慶大學B+計算機
45西南交通大學B+計算機
46重慶郵電大學B+計算機
47解放軍理工大學B+計算機
48北京師范大學B計算機
49天津理工大學B計算機
50山西大學B計算機
51河北工業(yè)大學C+計算機
52沈陽建筑大學C+計算機
53遼寧師范大學C+計算機
54上海理工大學C+計算機
55上海海洋大學C+計算機
56常州大學C+計算機
57浙江理工大學C+計算機
58浙江師范大學C+計算機
59溫州大學C+計算機
60福建師范大學C+計算機
61南昌大學C+計算機
62鄭州大學C+計算機
63武漢科技大學C+計算機
64湖南科技大學C+計算機
65廣西師范大學C+計算機
66成都信息工程大學C+計算機
67貴州大學C+計算機
68昆明理工大學C+計算機
69長安大學C+計算機
70青島大學C+計算機
71西安郵電大學C+計算機
72北京工商大學C計算機
73河北工程大學C計算機
74石家莊鐵道大學C計算機
75中北大學C計算機
76東北電力大學C計算機
77長春工業(yè)大學C計算機
78上海師范大學C計算機
79安徽工業(yè)大學C計算機
80江西師范大學C計算機
81山東財經大學C計算機
82河南理工大學C計算機
83鄭州輕工業(yè)學院C計算機
84湘潭大學C計算機
85華南農業(yè)大學C計算機
86西安理工大學C計算機
87西安工業(yè)大學C計算機
88西北農林科技大學C計算機
89三峽大學C計算機
90揚州大學C計算機
91大連大學C計算機
92廣東工業(yè)大學C計算機
93中央民族大學C-計算機
94沈陽理工大學C-計算機
95黑龍江大學C-計算機
96上海海事大學C-計算機
97江蘇科技大學C-計算機
98華僑大學C-計算機
99東華理工大學C-計算機
100江西理工大學C-計算機
101大連海事大學B計算機
102長春理工大學B計算機
103哈爾濱理工大學B計算機
104燕山大學B計算機
105華東理工大學B計算機
106上海大學B計算機
107蘇州大學B計算機
108中國礦業(yè)大學B計算機
109河海大學B計算機
110江蘇大學B計算機
1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B計算機
112浙江工業(yè)大學B計算機
113安徽大學B計算機
114中國海洋大學B計算機
115中國地質大學B計算機
116武漢理工大學B計算機
117暨南大學B計算機
118深圳大學B計算機
119西南大學B計算機
120蘭州大學B計算機
121火箭軍工程大學B計算機
122北方工業(yè)大學B-計算機
123中國農業(yè)大學B-計算機
124首都師范大學B-計算機
125天津工業(yè)大學B-計算機
126華北電力大學B-計算機
127太原理工大學B-計算機
128內蒙古大學B-計算機
129沈陽航空航天大學B-計算機
130東華大學B-計算機
131南京郵電大學B-計算機
132江南大學B-計算機
133浙江工商大學B-計算機
134福州大學B-計算機
135山東科技大學B-計算機
136濟南大學B-計算機
137華中師范大學B-計算機
138廣西大學B-計算機
139桂林電子科技大學B-計算機
140云南大學B-計算機
141西北大學B-計算機
142青海師范大學B-計算機
143新疆大學B-計算機
144中國石油大學B-計算機
145空軍工程大學B-計算機
146北京化工大學C+計算機
147北京語言大學C+計算機
148中國傳媒大學C+計算機
149中國民航大學C+計算機
150河北大學C+計算機
151江西財經大學C-計算機
152河南工業(yè)大學C-計算機
153河南大學C-計算機
154河南師范大學C-計算機
155武漢工程大學C-計算機
156武漢紡織大學C-計算機
157湖北工業(yè)大學C-計算機
158長沙理工大學C-計算機
159海南大學C-計算機
160桂林理工大學C-計算機
161西南石油大學C-計算機
162重慶交通大學C-計算機
163西華大學C-計算機
164西南財經大學C-計算機
165西安石油大學C-計算機
166北京信息科技大學C-計算機
167湖南工業(yè)大學C-計算機
168海軍航空工程學院C-計算機

三、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最新介紹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總和教育部共建。學校前身是1946年4月從華北聯(lián)合大學分離建校的晉察冀邊區(qū)行政干部學校,與中國人民大學同根同源。1949年初,學校遷至天津,更名為華北職工干部學校。1949年9月,根據劉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干部學校。1984年,更名為中國工運學院,面向全國工會系統(tǒng)和社會開展成人學歷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2年,開展公共管理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華全國總工會 教育部關于共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意見》正式印發(fā)。2018年,開始在香港地區(qū)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社會工作、新聞與傳播、公共管理3個專業(yè)研究生招生、培養(yǎng)與學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fā)《關于支持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建設特色一流大學的意見》,更加堅定了全校師生建設特色一流大學的信心,學校發(fā)展邁入新的歷史階段。 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受到黨和*的高度重視。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云、彭真、胡耀邦、尉健行、王兆國、孫春蘭、李建國、王東明等黨和*曾多次蒞臨學校指導工作或接見學校代表。2018年五一節(jié)前夕,**給我校勞模本科班學員回信,極大鼓舞了全校師生員工“弘揚特色創(chuàng)一流”的決心。 學,F(xiàn)有北京海淀和河北涿州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630畝,建筑面積34.58萬平米。學校圖書館擁有紙質藏書90萬余冊,電子圖書200余萬冊,電子期刊90余萬冊。截止2022年3月,學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5984人,其中研究生251人,本科生5733人,專科生507人。 學校多年堅持弘揚*、勞動特色、工會特色,堅定不移地走“特精尖”內涵式發(fā)展道路,已經發(fā)展成為勞動和工會領域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完整的大學。學校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工會學院、勞動關系與人力資源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安全工程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酒店管理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工匠學院)、工會干部培訓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勞模學院)、勞動教育學院(勞動教育研究院)等14個學院和體育教學部、外語教學部2個公共教學部;開設勞動關系、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財務管理、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社會學、安全工程、職業(yè)衛(wèi)生工程、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酒店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應急技術與管理、勞動教育、旅游管理、應用統(tǒng)計學等24個普通本科專業(yè),酒店管理、旅游英語2個專科專業(yè)。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以建設勞動和工會領域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校為目標,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截至2022年3月,全校共有教職工587人,其中專任教師380人。專任教師中,在聘教授46人,在聘副教授108人,博士研究生學歷教師占比53.95%。學校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4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北京市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學名師6人,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5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18人,全國三八紅旗手4人。 在70多年辦學實踐中,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立足工會,面向社會,服務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服務高素質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和產業(yè)工人隊伍建設,著力培養(yǎng)“政治素質過硬、勞動情懷深厚、專業(yè)功底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勞動關系、法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為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此外,還擁有法學、勞動關系2個教育部特色專業(yè),“勞動關系協(xié)調與發(fā)展綜合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文化傳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教育團隊”“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教學育人團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社會工作專業(yè)(勞模本科班)教學團隊”和“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會干部培訓核心教學團隊”5個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團隊,“勞動關系協(xié)調與發(fā)展實驗教學中心”“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2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北方凌云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瑞環(huán)泰科技有限公司”2個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yǎng)基地。 學校大力發(fā)展科學研究和智庫建設,擁有全國工會學研究會、中國工人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會、中國工會·勞動關系論壇等多個學術研究平臺,大國工匠與勞動模范研究所、“一帶一路”與勞動關系研究所等7個校屬研究機構和中國職工發(fā)展研究所等21個院(部)屬科研機構,形成了一支研究能力突出、社會影響力較大的研究團隊,在工人階級與工會理論、勞動關系、勞動法學、勞動經濟、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勞動教育等方面的學術研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學校積極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勞動關系和工會研究院以“資政、啟民、崇勞、厚生”為使命,聚焦重大問題,服務國家戰(zhàn)略,通過編輯研究動態(tài)、撰寫咨詢報告、發(fā)布藍皮書等形式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為中央和全總相關決策提供智力服務。 學,F(xiàn)辦有三家學術刊物,《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致力于工會理論和勞動關系理論的深入研究,努力反映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已形成鮮明的刊物特色和高品質的學術質量;《勞動教育評論》為國內首家勞動教育研究專門刊物,致力于繁榮勞動教育科學研究,為勞動教育學科建設及教育改革發(fā)展服務;《中國教工》為國家級教育綜合性學術期刊,以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促進中外教育交流為宗旨,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理論修養(yǎng)和運用教育理論指導實際工作的有益工具。 學校是全國工會干部培訓的最高學府,年均培訓工會干部6000余人次,同時舉辦高水平的繼續(xù)教育。自1992年以來,學校堅持舉辦勞模本科教育,為大批共和國勞動英模、“大國工匠”提供深造機會和成長空間,共計培養(yǎng)勞模學生778名,其中全國勞動模范275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42人;擔任全國人大代表20人,全國黨代會代表16人,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總工會兼職副主席5人;9人獲中華技能大獎,5人所在團隊被授予全國示范性勞模工匠創(chuàng)新工作室,4人被授予全國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7人被授予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1人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2人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10余人受邀參加70周年國慶觀禮,10人受邀參加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 學校重視與國(境)內外教學及研究機構加強學術交流和聯(lián)系,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波蘭、加拿大、阿根廷、新加坡、越南、俄羅斯、白俄羅斯、日本、韓國,以及港、澳、臺灣地區(qū)等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等開展了合作與學術交流活動,并與國(境)外10多所高校定期開展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舉辦國際性和區(qū)域性學術會議。 當前,全校師生員工正在努力把學校建成我國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工會干部培訓的最高學府、勞動和工會領域研究的高端智庫,為把學校建成勞動和工會領域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學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