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頭烏黑得發(fā)亮的頭發(fā)似乎與她的年齡絲毫不搭。她的發(fā)絲黑得濃厚,經常被誤認為是“染”上去的;其實不然,那黑,聽聞是她年輕時日日用皂角抹出來的。約摸八十歲了,這一頭難得的黑發(fā)的確令她出眾。
黑發(fā)、黑膚、黑瞳孔,掩映出她最樸實的性格。作為一個純粹的客家人,即使來到三明已經三四十年了,仍舊保持著一口濃重的客家口音。不離腳的,是一雙客家人常用的黑布鞋。都說客家人的勤儉持家是聞名天下的,這在奶奶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每日,她總要奔波在各個菜市場之間,只是為了尋找哪兒的菜最便宜。父親總是勸她:“家里夠富裕了,何必為一些小錢累壞了身體?”她不語,似乎簡樸養(yǎng)成的習慣是不容易改變的。
值得一提的,是奶奶的好酒量。她和酒的淵源,不知是何時產生的,是天性嗜酒,還是有別的原因,恐怕無人知曉。除夕晚上,奶奶肯定會拿出珍藏的佳釀,滿滿地倒上一大碗,或獨自品嘗,或邀人共飲。她端著大碗,并不一小口地喝,而是大口吞咽。喝完一碗,仍意猶未盡,又滿上續(xù)杯,這豪爽的氣概出現在年近八旬的老人身上,實在令人稱奇。誠然,她就是這樣一碗又一碗地喝,臉上泛著紅光,似乎永遠不會醉……
雖說她節(jié)儉,卻也不失鄉(xiāng)下人的熱情好客。每次回鄉(xiāng),她都會親自下廚,擺上幾桌。那桌上,鮮美的魚肉,自家養(yǎng)的土雞,必不可缺的,一定是那瓶美味的陳釀。家里的好東西,奶奶從不吝嗇于他人,反倒對自已不大方。飯桌上,她總會將美酒美食先給他人享用,熱鬧勁過去后,她又是孤身一人享用剩菜剩飯。還記得我第一次回鄉(xiāng),奶奶宴請了六大桌,光忙活著做菜竟忘記了吃飯。鄉(xiāng)親們勸她別忙了,她只說:“你們先吃,我還不餓!”
或許,我的奶奶只是一位純粹的鄉(xiāng)下人,她沒有學識,沒有文化,但是,她的質樸,她的真實,恐怕在這個世俗而虛偽的社會中實屬可貴了。在此,我用笨筆寫下了一句無聲的贊揚獻給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