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雨》課外閱讀答案
時令、文化、風俗三節(jié)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來,多有游藝活動,直至明嘉靖年間,還有游藝的相關(guān)記錄。今人可從明《西湖游覽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窺一二:“清明,蘇堤一帶,桃柳陰濃,紅翠間錯,走索、驃騎……舞盤及諸色禽蟲之戲,紛然叢集!彪S著時間流逝,游藝漸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號,只剩添土追思和掃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寄托愁思與緬懷之情的獨特物象。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倍拍凉P下這場婦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以凄涼、憂傷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雨”不是“潤物細無聲”的溫情脈脈之雨,而是添人愁緒的凄凄切切之雨。南宋詞人吳文英“聽風聽雨過清明”就是千年來清明氣象的寫照。
清明時節(ji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日平均氣溫攀升到12℃以上,東亞地區(qū)的大氣環(huán)流已開始從冬到春的轉(zhuǎn)變。此時,來自北方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逐漸減弱,來自東南方海洋的暖空氣開始活躍北上。四月初的江南、華南上空,是冷暖空氣往來頻繁、勢均力敵的相持區(qū)域,冷暖空氣在此交鋒,因此這一帶出現(xiàn)綿綿細雨便不足為奇。即使在“春雨貴如油”的廣袤北方,清明降雨也有一定概率。
清明之雨,使悲涼凄切的氛圍更加濃重。從生理層面看,天氣狀況和人的情緒息息相關(guān)。陰雨連綿之時,人體分泌的松果體激素增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減少,而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可以促進神經(jīng)興奮和細胞代謝。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人精神振奮,霪雨霏霏則令人憂郁不悅!扒迕饔辍边在心理層面充滿悲意。環(huán)境心理學認為,人和“雨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僅僅是物質(zhì)性,更有心理上的。換言之,人如何感知、想象和看待環(huán)境,反向決定著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心懷悲戚之人看待清明細雨,便賦予它一層悲涼;而乍暖還寒的清明,冰冷的細雨滴落在肌膚上,更加劇了悲涼心理的體驗。
4.下列詩句中“雨”和材料二中“清明雨”的意味相近的一項是(3分)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B.天開暝色云千里,雨洗秋空月十分。
C.新鶯嘹亂柳煙低,斷魂春雨斷腸期。D.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5.清明時節(jié)為什么多雨?“清明雨”為什么變成了寄托愁思與緬懷之情的獨特物象?請根據(jù)材料二的內(nèi)容簡要作答。(6分)
根據(jù)下面題目要求,閱讀材料三,完成6~7題。
6.根據(jù)下面這組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3分)
①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材料一)
②清明,蘇堤一帶,桃柳陰濃,紅翠間錯,走索、驃騎……舞盤及諸色禽蟲之戲,紛然叢集。(材料二)
③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材料三)
結(jié)論:
7.材料三中說“感自然節(jié)律而設(shè)”的清明節(jié)“孕人文精神而豐”,請根據(jù)材料一至材料三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清明節(jié)蘊含了哪些人文精神。(6分)
篇二:《雨》課外閱讀答案
①我喜歡雨,從小。
②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溫柔與謙遜,大自然的慷慨與恩寵,卻也是大自然的頑皮。它存在著,它撫摸著,它滋潤著,卻不留下痕跡。用眼睛是很難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臉頰,用你的等待著春的滋潤的心。
③也有凄風苦雨秋風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其實那倒不一定是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秋天。即使這樣的天氣也給繁忙的人們帶來休息,帶來希望,帶來遐思,
④正因為有雨中的憂傷的甜蜜,人們才伸出雙臂歌唱雨后初陽的萬道金光。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陽》。
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歡實,它們驅(qū)走暑熱,它們解除干渴,它們彌合龜裂,它們叮叮咚咚地敲響沉悶的大地,它們咋咋呼呼地嬉鬧著對人們說:別怕,我們折騰一會兒就走。
⑥小時候,我最喜歡北京城夏日的大雨。雨中,積水上冒出一個又一個的半圓形的小泡兒。
⑦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時間了無形跡。我的姨媽教過我這樣的謎語。
⑧為什么這幾年在北京很少見到大雨冒泡兒了呢?是氣候變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雜,對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兒視而不見,這泡兒已經(jīng)喚不起我童年的那種好奇和沉醉了么?哦!
⑨一九五八年的特別炎熱的夏天,我下鄉(xiāng)以前暫在景山公園少年宮勞動,蓋房當小工,每天擔四十多斤一塊的大城磚,很累。一天早上剛開工便趕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頭兒只好宣布放假。我落湯雞似的回到家,換了一身衣服,打起雨傘,和同樣處于逆境的愛人到新街口電影院看電影《騎車人之死》去了。電影看完了,大雨威勢未減。這是一九五八年,也許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幾年我們度過的最快樂的一天,而這一天,是雨賜給我們的。
⑩就是讓雨淋個透也未嘗不是人間快事。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經(jīng)騎著馬遭遇過一次短暫的卻是聲勢浩大的雹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連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樹也沒有。沒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之外,沒有別的路。當理解了這種處境以后,我便獲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馬疾馳。
⑾這種經(jīng)驗我寫在小說《雜色》里邊了,但我覺得沒有寫好。如果有機會,不,不管有沒有機會,將來我一定要再寫一次草原上的夾著雹子的暴雨。
⑿這豪興也要有一個條件,就是在前方不遠,有哈薩克牧民的溫暖的帳篷。兄弟般的哈薩克人會親切地接待你,會給你一碗滾熱的奶茶,會生起他們的四季不熄的火爐,烤干你的被雨打濕了的衣裳。
⒀我們常常說風吹雨打,毛*說要經(jīng)風雨、見世面,我們還說什么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這不但讓人驕傲,也讓人歡喜,不但讓人剛強,也讓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樣。
⒁而我現(xiàn)在正航行在從武漢到重慶的長江航道上,又趕上了雨。雨對我有情,我對雨有意。
⒂在避風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著雨。在船頭,雨絲向你迎面噴來,在迎風的那一面,雨絲拉曳成了長線。
⒃江上的雨和人似乎更加親近。坐船的人都愛水,靠水,感謝水。而正是雨供給著江水。江水升騰著雨。當輪船疾駛的時候,浪花飛濺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⒄天色雖然陰霾,兩岸的垂柳和莊稼卻被雨洗得更加碧綠。沒有打傘也沒有穿雨衣,最多戴一個草帽的岸上的女人們的服裝在雨中顯得分外艷麗。連岸上的黃土和石頭也在雨水中映著潔凈的、本色的光。
⒅晴川歷歷漢陽樹,當然。但是你知道嗎,陰川和雨川,也使我們的河岸、我們的人和樹歷歷如畫。
⒆雨是我對生活和土地的無盡的情絲,情思。
(有刪改)
19.文中說雨對我有情,我對雨有意,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4分)
20.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4分)
21.文中有許多引用,試舉兩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22.作者為什么喜歡雨?請結(jié)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9.雨對我有情使用了移情的手法:我坐船航行在從武漢到重慶的長江航道上,正好趕上了雨,這雨好像特意為我而下的;我特意坐在船頭,讓雨絲迎面噴來,去感受雨,親近雨,說明我對雨有意。整句話表達了我對雨的喜愛之情。(4分)
20.第⑤段使用了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2分)它們驅(qū)走暑熱,它們解除干渴,它們彌合龜裂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強調(diào)了雨的作用。(1分)它們叮叮咚咚別怕,我們折騰一會兒就走。使用了擬人的手法,使雨具有了小孩子班的頑皮特征,表達了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1分)
21.第②③段引用的詩句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秋風秋雨愁煞人等,表達了對雨的感情,詩句使文章的語言顯得凝練精辟,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第⑦段引用姨媽教我的謎語,令文章具有趣味性。第⒀引用毛*的話旨在支持作者的觀點:雨可以讓人剛強。(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22.作者喜歡雨,是因為雨是大自然的慷慨與恩寵,有著憂傷的甜蜜;雨是大自然的頑皮,總能勾起其兒時有趣的回憶;因大雨偷的一日閑暇,和愛人一起觀影而獲得了許多的快樂;在雹雨中策馬狂奔,獲得心靈的自由;在雨中奔跑后受到哈薩克人的親切接待,讓人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風雨的洗禮可使人變得更加剛強、快活;人和物被大雨沖洗過后,如圖畫般美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