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格外忙碌。伴隨著黨的十九大召開,作為一所地處民族地區(qū)的山區(qū)學校,北川中學在其所在的綿陽市率先試點實施了“選課走班”制。劉亞春稱之為推進學校內涵發(fā)展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每天他都會扎在班上聽課,詢問師生的感受和意見。
北川中學的“一次創(chuàng)業(yè)”在2013年。2008年汶川地震給北川中學造成毀滅性打擊,經歷了“生死大轉移”、異地板房復課,2010年,學校重建完成。面對嶄新的校舍、先進的教學設備,北川中學該如何發(fā)展才能真正“從悲壯走向豪邁”?這個疑問始終縈繞在劉亞春和老師們心中。
喬榮凝是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教學名師,2013年,年逾七旬的他受邀擔任北川中學教學總監(jiān)。當時,全國教育系統(tǒng)都在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中特別提出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過去高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就是過分強調考試和分數(shù),這樣的導向,讓不少老師在日常教育中也片面追求攻克‘難、偏、怪’題,讓不少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痹趩虡s凝的指導下,北川中學開始探索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打造“學思課堂”。
劉亞春說,“學思課堂”首先要求老師減少課堂容量,降低課業(yè)難度。“比如我們每周會有練習題,都是老師根據(jù)學生學習基礎自己編寫的,其中已學過的知識點占到40%,我們稱之為‘滾動覆蓋’,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自信,重拾興趣。”
“沒有教不好書的老師,只要他肯教;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要他肯學。”這是每次學校教師大會上,劉亞春反復強調的一句話。,北川中學相繼出臺措施,變過去的“優(yōu)生評價”為“平均分評價”,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已成為學校制度。
一時間,“減負增效”成了北川中學教學工作的“熱詞”。不少老教師慌了神:“教得這么簡單,學生能考高分么?”
陳宇是2011年到校的青年教師,北川中學教師“拼命三郎”般的工作狀態(tài)讓她記憶猶新:“每天凌晨兩三點,辦公室都亮著燈。大家憋著一股勁兒,總想著要對得起黨和國家給學校這么好的條件。”
“自從推進了教學改革,‘苦’字當頭的歷史改變了。”陳宇說,現(xiàn)在老師們不再像以往一樣給學生練考題、講難題,而是通過練習分析每個學生的起點在哪兒,離學習要求還有多少步,怎么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到達終點!把芯俊恕杀妊芯俊}’重要多啦!”
在黨和國家教育政策方向的正確指引下,北川中學的老師們在研究著學生們的學習之路,劉亞春也在不斷思考著學校的發(fā)展之路。從震后的“一窮二白”,到“舉國支援”讓學!罢酒饋怼,再到推進教學改革以來學校不斷“富起來”,如今的北川中學已經步入“由富到強”的歷史新起點。
“*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對我們基層學校來講,就是要不斷推動改革,讓教育回歸課堂,回歸學生。”劉亞春說,學習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不是一句空話,能讓學校避免“小富即安”的思維而裹足不前,能激勵廣大教師昂揚斗志、科學育人,能讓更多羌山兒女走出大山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