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今天廣播題目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做文明小學生”。
古人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很久以前,有個小和尚,想學會理發(fā)來幫寺廟的和尚剃發(fā)。于是他就開始用冬瓜練習,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時總要順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沒多久就學會了如何剃發(fā),當他第一次幫人剃發(fā),去打水洗頭時,“順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結(jié)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殺人犯。為什么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用冬瓜作練習時養(yǎng)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習慣,盡管為自己的師兄剃發(fā)時心里想著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卻不聽使喚,習慣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個小小的壞習慣害了他。
雖然這個故事有幾分夸張,但我們應(yīng)該從自己做起,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養(yǎng)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比如: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吵鬧、不亂丟垃圾;按秩序做事;在校園里,微笑面對老師和同學,熱情主動地打招呼問好;平時熱心真誠地幫助有困難的人;行走在大街上時,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與文明和安全同行;在公共汽車上,能熱心地為身邊的老人、抱著孩子的乘客讓座……“文明”就像空氣一樣,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體現(xiàn)文明。
如果你還沒有做到,就從現(xiàn)在開始。在家,做孝敬父母的好子女;在學校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讓我們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讓我們在課堂上認真學習,課下和同學快樂友好地玩耍,讓我們在這里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將來當我們長大了,走向社會,我們就一定會成為一名好品德、懂法規(guī)的優(yōu)秀公民。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都是以小事成就大事的。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點滴之處見精神,做文明的、高尚的人,就從這些細節(jié)開始吧!
謝謝大家!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當我們的身邊還蕩漾著新年喜慶的時候,新的學期已早早地拉開了幃幕!叭饲诖涸纭。今年的春天來得早,新的學期也來得早。中國人推崇的傳統(tǒng)生活習慣是:清晨即起,灑掃庭院。“早”字預(yù)示著勤勞、勤奮。古語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我們早早地投入了工作和學習,也應(yīng)該用勤勞和勤奮伴隨我們的今后和將來。
本學期,我們江海第一小學將更注重師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學校良好聲譽錦上添花,貢獻力量。法國學者培根曾經(jīng)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yīng)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yǎng)成習慣,形成自然。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yǎng)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成了習慣了。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yè)績,成為世界有史以來十大文豪之一。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zhì)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小學生來講,尤為重要。就拿與我們密切相關(guān)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現(xiàn)象,有些同學平時不刻苦、不用功,考試常常得不到高分;我們也看到,有些同學雙休日只顧玩,把作業(yè)壓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開了夜車還做不好。其實,這完全是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上課不注意聽講,不踴躍發(fā)言,不鉆研難題,這些習慣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對你身心發(fā)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受益終身”這樣一來,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華民族從來就是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它是我們民族精神動力不竭的源泉。我們少年兒童時期好比是人生的春天,只有從現(xiàn)在起熱愛學習、勤奮讀書,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打好各方面素質(zhì)基礎(chǔ),長大后才能成為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的有用之材。
親愛的同學們:昨日的習慣,已經(jīng)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將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今天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社會和諧的文明小天使,共同創(chuàng)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