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寫的詩詞告訴我們:中午太陽當頭,農民仍在鋤地,一串串汗珠滴進了禾下土中。有誰知道餐桌上盤中的香米飯,一粒一粒都飽含著農民的辛苦。
但是,我們有些同學在中午,飯吃了一半,菜吃了一半,湯喝了一半就倒進了垃圾桶。有的甚至說不好吃,只吃了一兩口,就不要了。一餐午飯,浪費的糧食和蔬菜多可惜呀!我不知道,這些同學知道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知道不知道爸爸、媽媽工作、勞動得來的錢來之不易?據資料顯示說,每年我國浪費的食物,可以供2億人吃一年了。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
同學們,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盤中的食物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有吃、有喝過著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積極響應學校提倡的“光盤”行動,從自己做起,不浪費我們盤中的餐。
這是一篇《憫農》讀后感,作者概括古詩內容簡潔清晰,并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我們要積極響應學校提倡的‘光盤’行動,從自己做起,不浪費我們盤中的餐”。全文語言流暢自然,較為生動,是一篇不錯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