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wǎng) > 讀后感 > 正文

醉翁亭記中的樂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醉翁亭記》中的“樂”
  
  甘肅 通渭 ●馬江元
  
  摘要: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有10處連用“樂”字?梢哉f,這篇全文是由“樂”字統(tǒng)領全篇思想的。作者要表達的政治思想,全部包含在“樂”的深處。文章中“樂”的程度,從無到有,由淺入深,步步深化,形成一個“樂”的極致,吸引著讀者循“樂”而進。細品其樂,表現(xiàn)在樂觀進取的處世態(tài)度,奠定了太守“樂”在其中的思想基礎;滁州極富樂趣的勝境,提供了太守“樂”此不疲的自然條件;滁州百姓豐衣足食,是太守安“樂”陶醉的社會原因。
  
  關鍵詞:醉翁亭記;進。弧皹贰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直以來人們稱贊它風格歡快、意境優(yōu)雅。前人大多評論該文連用21個“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嘆的風韻。其實,細讀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記,除連用21個“也”字之外,還有10處之多連用“樂”字。
  
  一、樂觀進取的處世態(tài)度,奠基了太守“樂”在其中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以后寫的散文。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當時,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樣,“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寫道:“陽城淀里新來雁,趁伴南飛逐越船,野岸柳黃霜正白,五更驚破客愁眠”。詩中流露出遭貶后憂不成眠的心情。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歐陽修并沒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于出身貧困,努力仕進,曾經(jīng)幾起幾落的磨難,成就了他的自強不息、樂觀上進的處世態(tài)度。所以任職滁州期間,作者的心情是開朗的,“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所以,作者把個人的煩惱扔在一邊,“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覺得“四時之景無不可愛”(《豐樂亭記》)。故而歐陽修在《送張生》中高吟:“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愈新。”離開滁州三年以后,歐陽修還深情地懷念那段被貶生涯,“吾嘗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嘗思豐樂,魂夢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祿謝寺丞相歸滁州》)。這種懷念當年,以苦為樂的處世心態(tài)十分罕見。由此觀之,《醉翁事記》的產(chǎn)生絕不是偶然的,這與歐陽修的經(jīng)歷和樂觀心態(tài)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奠基了歐陽修創(chuàng)作《醉翁亭記》的思想根源。
  
  二、滁州極富樂趣的優(yōu)美景色,提供了作者”樂”此不疲的客觀環(huán)境
  
  滁州位于東南隅,這里地僻民淳、山高水秀。作者在《醉翁亭記》里寫滁州山景,大筆淋漓地描繪山光、水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從群山到諸峰到林壑,由遠而近,盡收眼底,讓讀者沿途覽勝,漸入佳境:“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這里有山有水,幽深秀麗,樹木茂盛,流水潺潺,亭榭翼然,給游人提供了一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道出了“樂”此不疲的緣故。然后,作者把景物放到變化的時間里描繪:“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薄八臅r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一天的朝暮變化,一年的春秋更替,各具特色,令人依依不舍。
  
  作者面對四時更替,既不傷春,也不厭夏;秋天是高風潔霜,而非天邊落日;冬天是水落石聳,而非寒風枯草。從對景色的描寫中,可以流露出歐陽修的情緒:善于從大自然中領悟山光水色那純真的美,從而排解了在政治上的失意。
  
  三、滁州百姓的安居樂業(yè),是作者安“樂”陶醉的主要因素
  
  行文至此,文章并未停止在游山玩水的“樂”上,《醉翁亭記》難得之處,在于滁州百姓“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這幅安樂太平盛世的美景,道出了作者安樂陶醉于山水間的重要因素。此處雖文字不多,卻起到點睛作用,給我們深入了解作品‘樂”字的含義提供了最佳的解釋。
  
  史料證明,歐陽修被貶滁州,正是宋朝開始衰退之時。就在這個封建皇帝的腐敗統(tǒng)治鞭長莫及的東南一方,在這位具有革新思想的開明太守的治理下,他自己本身在辦理政事時,又“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因此,滁州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完全是有可能的。百姓豐衣足食的太平生活,使得歐陽修完全忘卻了仕途的苦惱和艱難,思想上得到一點安慰。處身這一情景,作者的“樂”已由之前的山水“樂”升華為分享滁州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太平生活的“樂”。假若對自然界山光水色的感發(fā),只是歐陽修樂趣的表面原因和初起的觸動,那么,隱藏在深處的樂趣,就是對滁州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沉醉,所以作者深感“樂亦無窮也”。使得作者的“樂”含有了百姓成分,使得《醉翁亭記》與那些一味地寄情山光水色、自得其樂的田園山水作品有了鮮明的區(qū)別。
  
  四、妙不可言的快樂,出自作者對“樂”進行哲理的探究
  
  跟隨作品的演進,曾在“觥籌交錯”中樂極而醉的歐陽修;對貌似相像而原因不同的“樂”進行了富有哲理的探究:從“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一問中可知作者把“樂”劃分三類;一是禽鳥,這是一種只知飽食沒有思想的快樂;二是游人(指除太守之外的游人),他們雖懂得欣賞山水之美,也有七情六欲,但他們的樂不能與太守相媲美;唯獨太守之樂,才是凡人俗鳥不能理解的最高境界的高妙之樂。這是因為,在歐陽修看來,鳥為飽食后投林而樂,百姓為豐衣足食安事太平而樂,而他自己內心深處的“樂”則是囊括山水、風物、人情的兼濟天下之樂。不但為滁州風景而樂,而且為百姓豐衣足食而樂,也為自己治理有方而樂。這樣一位居于樂之巔峰的太守,吸引大家對作者“樂”的思想歸宿進行更加深入地探究。范仲淹常常自夸:“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醉翁亭記》歡樂氣氛中,大家也能夠從歐陽修身上看到這種“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形。這正是作者對“樂”進行哲理的探究中寄托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滁州百姓

  • 相關文章
  • 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1500字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1500字

    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1500字以前聽說過《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但由于對敬業(yè)、忠誠沒有多大的想法,所以沒去讀這本書。我覺得敬業(yè)、忠誠、服從本應..

  • 狼王洛波讀后感350字狼王洛波讀后感350字

    《狼王洛波》讀后感350字最近,我讀了《狼王洛波》這本書,它的作者是一位優(yōu)秀的獵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歐.湯.西頓。我讀完了這本書,深受感動。..

  •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2000字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2000字

    每年都要有好幾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從1978年至1994年,全國耕地凈減6888萬畝。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呀!難道我們還要這樣繼續(xù)錯下去嗎?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

  • 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1500字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1500字

    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1500字以前聽說過《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但由于對敬業(yè)、忠誠沒有多大的想法,所以沒去讀這本書。我覺得敬業(yè)、忠誠、服從本應..

  • 狼王洛波讀后感350字狼王洛波讀后感350字

    《狼王洛波》讀后感350字最近,我讀了《狼王洛波》這本書,它的作者是一位優(yōu)秀的獵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歐.湯.西頓。我讀完了這本書,深受感動。..

  •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2000字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2000字

    每年都要有好幾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從1978年至1994年,全國耕地凈減6888萬畝。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呀!難道我們還要這樣繼續(xù)錯下去嗎?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推薦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推薦

    篇一:這兩次的文章推薦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來拜讀。但是談讀書里的第一段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我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我沒有決心。有了決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

  • 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個人讀后感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個人讀后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是由朱光潛先生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先生所寫的這些內容并不是對青年們進行道德說教,而是對他們進行有益的勸導。他就像..

  • 大學生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大學生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篇1作為青年,我們總會關心一些事情,如:讀書、運動、社會、情理、藝術、人生等等。有一本書,就是作者把對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囊括到十二封..

  • 教師個人對馬克思傳的讀后感教師個人對馬克思傳的讀后感

    馬克思傳讀后感篇1“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是我在馬克思傳中看到的,當時令我觸..